不知道中國人在什么時候開始,把家具業講成家居業,看來中國人的習慣還是講求“整體”,而不習慣西方人“碎片”的思維。中國人單單講家具業不過癮,必須講大一點,包括窗簾、地板、衛浴……合在一起,成為家居業,然而辦公家具也逐漸變成智能化、整合化,不僅僅是以往的家具或者裝修,而是聯合家具、裝修、軟裝、物業一體化的服務體系。
我做家具一輩子了,就只懂家具,并且還懂不全,因此不敢涉及家具之外的東西,以下所說的,僅局限于家具業。
一、什么時候最慘:
聽起來很恐怖,不過,應該先問:誰慘?什么時候開始慘。
誰慘呢?應該是中小型工廠和傳統的開門店的經銷商。
這一兩年中小型工廠,面對環保監督,真的是雞飛狗跳,最好的是做做停停,次好的是關停整改,最慘的是被鏟除、連根拔起。
就不再說他們融資困難、市場縮小等等的慘了。
傳統經銷商面對的是:大賣場越開越多、租金越來越高、客人越來越少。我西安有個朋友,2017年總營業額為1.2億,2018年掉到8000萬,扣去租金、人工費等等,不虧已是萬幸了。
什么時候開始慘呢?我認為是2018年,在一家家具企業,去年年底“尾牙”聚餐,掛的一幅標語是:2018年是最慘的一年,卻是今后十年最好的一年。
他們認為會慘十年,而且從現在開始會越來越慘,我沒那么悲觀,我認為會慘3——5年,因為我們的企業,大多底子薄,撐不了那么久。早年賺很多錢的,又大多會東投西投、東花西花,不會存那么多現金。整裝企業怎樣倒的?很多都是預收了客戶許多現金,拿出去投資理財等等搞壞的。
從2018年起慘3——5年,那就是2020年——2022年,做不下去的,還能慘下去嗎?小老板不是跑路,就是老板變工人,用句時髦的話說,降維了!
然而,傳統的門店生意都跑到哪里去了?家具市場并沒有萎縮呀!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,2019年上半年,國內的家具市場為896億,同比增長5.7%。明顯的,市場是分流了。
中國人從香港學了許多不好的東西,比如賣樓花,因此造就了許多暴發戶,比如毛坯房,提早將樓賣了,因此產生了許多裝修公司,這樣子亂搞了幾十年,終于走向“正規”,規定必須精裝房了。
這樣子一規定,成千的裝修公司傻眼了,不但裝修公司,賣裝修材料的也傻眼了。我有一個朋友,庫里還有幾百個馬桶,還得付租金,送人都沒人要。
這些人怎么辦,他們于是把眼光投向下游,投向家具業,大量裝修的活少了,只可以做做陽臺、晾衣桿、地暖……等等,順帶也做家具的生意,這樣子,他們逐漸做起了所謂的“拎包入住”的生意。
因為他們原本就和地產商比較接近,這些所謂的拎包入住,當然經不起專家學者的推敲。大致上是包含了一些裝修、窗簾、地板、護墻板……加上家具。就在小區的樣板間,付點傭金給地產商,買新住戶資料、進入住戶微信群等等,在樓盤交鑰匙期間做生意,開始時轉化率不高,但現在的轉化率已高達30%了。
另外一些企業,和宜家的模式類似,只不過偏向裝修業務,因為他們原本就是裝修出身的。在半郊區開大店,集合幾個行業,稱為整裝公司,自稱是真正的拎包入住,交給客戶一個可以入住的家。他們比前面的“拎包入住”更多了一個售后服務,以及可以持續的業務,不是吃一口就跑。
二、整裝、全屋、精裝、拎包:
我對整裝及拎包做了簡單的論述,這是中國的特色,由于毛坯房變精裝房,遺留下來的裝修企業搶奪家具經銷商的門店的生意。
在國外,大部分發達國家,一開始,或很久很久以前就沒有毛坯房了,因此所謂的精裝房是常態。
在新加坡,買了房子就包含:
——墻面抹平并涂上油漆;
——地板、木地板、瓷磚等等都鋪好;
——廚房柜、衣柜等柜類都裝好了;
——浴室、衛生潔具、陽臺、晾衣架等等都有了;
——抽油煙機、熱水器、空調、插座等等凡事動墻面的東西都必須安裝好;
我們沒有毛面積,而是“墻到墻”(Wall to Wall)的凈面積,不會讓開發商鉆空子。
因此,衣柜、櫥柜等業務,是B2B,全是工程單,而不是今天中國的B2C。
為什么新加坡、日本、歐美等發達國家與地區會這樣?因為他們對建筑,對裝修等等的法律法規很嚴,執行得也很徹底,國民也比較守法。
去年我新加坡的門店裝修,由山東工廠設計布局及軟裝,設計圖竟然將一個廁所敲掉了,我大吃一驚,在新加坡不要說一個廁所,就是一根柱子,一堵墻你都不能敲,連墻上吊掛,都得畫圖事先申請,工程師測試吊掛力等等之后,才可以做。所以你想搞什么定制,甚至全屋定制,根本不可能。所有的柜子,都是在交房子之前安上的,都經過工程師批準的。不像中國,據說有很大的百分比,吊柜掛上之后掉下來,這在發達國家,是不可能發生的。
三、10年后路在何方?
試想一下,如果中國的定制行業,甚至全屋定制,從B2C改為B2B,會是怎樣的情況?
這個假設是不是不現實?不是,在法律法規完善且得到認真執行之后,這樣的假設就是現實。而且我覺得用不了十年,因為中國現代化的步伐實在是太快了,硬件上的改革背后一定是軟件的及時及全面的配套。
假如中國正如我們所料,在各方面都走向現代化,那么,對建筑、裝修業的法律法規也會和發達國家一樣。那么,將來的家具業,路在何方,只要看看今天的歐美、日本等地,就能深刻體會了,他們今天的業態,就會是我們明天的業態。
四、滿足大眾還是堅持自我?
中國的家具市場還有一個非常奇特的現象,是一年一個樣,前幾年流行簡美,后來流行北歐,再后來是什么輕奢(中國人自己發明的叫法),現在又流行新中式。
市場為什么會如此變化多端呢,我想是因為兩個原因:
1)、設計不成熟,東抄西抄,來得快也去得快,而且,讓中國人去設計簡美、北歐等屬于西方文化的東西,肯定是不三不四的,因此容易被拋棄掉。
2)、市場被經銷商拉著走,經銷商要是沒生意,就會亂出主意,要求工廠搞這搞那,就會發現一年一個樣的情況。其實這不是滿足大眾,大眾其實并不知道他自己要的是什么。
因此,必須堅持自我,但堅持自我,必須是理性的,必須回答以下幾個問題:
1)誰是你的客人;
2)你的客人的屬性、年齡、教育等等;
3)經濟能力,可承受范圍;
4)你自己的能力;
搞清楚以上這些問題之后,才請合適的人設計,比如美式,可以去美國的網上找設計師,只要你清楚地描述你要的是什么,就會有許多設計師來競爭。你選用了給錢,甚至在你制作樣品之后,設計師還可以飛過來驗收,并且提供技術支持。
費用絕對比國內的所謂的設計師便宜。
當然搞中國式的設計,一定要請中國的設計師,你去請外國的設計師設計中式家具,和你請中國設計師去設計歐美家具一樣可笑。
有了設計之后,必須堅持,隨波逐流一定會死的很慘,以你的弱項去攻別人的強項,哪有不死的?
五、向智能、向營銷:
這是另一個副題,我的理解是為中國的家具業找出路,是向智能家具還是向營銷方面找。我不知道主持人是針對生產企業還是經銷商講。
1)生產企業:必須講效益,講生產力;
2)經銷商:講經營模式;
智能家具有一個時候炒得很熱,但有一點必須解決,就是智能家具的電機部分的壽命,如何和家具匹配。
比如功能椅,家具部分可以用十幾二十幾年,而電機只有5年的壽命保證。在美國有專門替你換電機的,但非常貴,而美國人用家具,也就幾年,壞了扔掉,這和中國人的消費習慣不一樣。我想這是一個難題,但如果將這個話題擴展到家居業,比如自動拉窗簾等等,就不是我能討論的了。
家具生產企業要生存,必須講求生產力,每個人的產出,每方木材,每平方米的板材的產出,這些才是生產企業必須講求的?,F在我們的人均產值,還達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吧?要生存,只能提高生產力。
當然高的生產力和市場、設計、設備與管理等等有關,這里就不展開。
但奇怪的是,中國的許多生產企業的專長好像在營銷,經銷商的推廣,促銷活動、爆破什么的……以營銷來拉動生產,而不是改善生產本身。
經銷商應該研究的是商業模式,在不同的歷史階段,應該用什么樣的商業模式,比如今天的中國,建筑業由毛坯房改為精裝房,年輕人忙于工作無暇顧及生活瑣事,以及追求高性價比等等現象,因此拎包入住,整裝行業興起。這也是符合時代的要求,經銷商就必須改變商業模式,從單一渠道改變為綜合渠道,否則你就會被淘汰,你也等不到成品家具的另一個春天。
廣州俊鵬家具有限公司,結合現在家具時代和客戶的需求,已成功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-聯客空間LINKAGE SPACE , LINKAGE SPACE一站式整裝共享體驗館順利落地廣州黃埔區銳港中心14樓,是國內首家“先體驗,再裝修”模式的整裝公司,由美國哈佛設計大咖親自坐鎮,嚴選一線品牌、用料上乘,裝修、家具一價全包,真正實現拎包入駐,著力打通設計、裝修、家具、軟裝,物業一體化服務體系,為客戶打造高水準,高顏值,高格調的辦公空間,成功搭建省時、省錢、省心的多方共贏平臺。